
建設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將打造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
“十四五”期間,深圳將打造全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、全球海洋科技創新高地。深圳的海工企業通過多種形式主動深度參與建設,憑借深耕海洋產業積累的創新能力,助力深圳實現海洋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
深圳擁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、260.5公里海岸線,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孕育出了一批優秀的海工企業。中集就是一家誕生在深圳,扎根深圳40多年的海工龍頭企業。目前,中集正在向高端海工裝備、海洋新能源開發、海洋蛋白等領域發力。
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業務線負責人陳云水:“中集海工正在研發船用凈化尾氣及二氧化碳補給的裝置,基于這個技術,我們可以打造深圳市的綠色港口,同時依托深圳地理位置的優勢,可以帶動海洋高端裝備產業的落地,促進綠色生態海洋。”
圖片來源:中集集團官方微信
《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“十四五”規劃》提出,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。中集利用自身在海工裝備領域積累的優勢,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“半小水線面”海上風電運維船,航速達26節,是常規交通船的兩倍,提升海上風電運維的效率。
中集集風新能源科技(廣東)有限公司水下部經理趙子光:“‘十四五’期間,深圳市計劃在深汕合作區開發新的海上風電廠,中集投資的船只資源以及海上的服務能力,能夠助力深圳在‘十 四五’期間海上風電的開發計劃,助力深圳服務國家的‘3060’雙碳戰略。”
《深圳市培育發展海洋產業集群行動計劃(2022-2025年)》提出,到2025年,海洋研發投入進一步提高,突破一批前沿交叉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,爭取推動海洋領域國家大科學裝置建設。
中集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助理總裁陳有孝:“我們原來在海上油氣領域積累的能力,可以更好地復制到或延伸到現在這些新興的領域,通過這樣場景的拉動,提升我們的能力,同時也能更好的對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設來提供助力。”
圖片來源:中集集團官方微信
目前,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已占全市GDP約10%。海洋經濟產業已逐步成為深圳的支柱性產業和重要經濟增長點。
相關規劃顯示,到2025年,深圳海洋生產總值將突破4000億元,建設3個海洋科技基礎設施,建成6至8個海洋科技創新平臺,市級以上海洋創新載體超過70個,深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3300萬標箱。
圖片來源:中集集團官方微信
中國(深圳)綜合開發研究院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項目研究員周菁:“深圳發展海洋經濟下一步,主要是四個方面:一是強化立法保障,將海洋經濟作為深圳城市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;二是強化人才供給,面向海洋各領域,廣泛吸納國內外海洋及相關領域的跨界人才;三是在金融支撐方面強化;四是強化用地用海,依托‘園區+集群’的模式,打造一系列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。”